找到相关内容656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何谓部派

    法师的《印度之佛教》第六第二及三节(一○四-一二○页),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的<序论>(一二-一四页)所见者,介绍如下: 上面的推定说,是以众说一致者为定说,各说互异者则参考... 四众 分派之因,多系思想的不同而起,这在前已说到一些。到了阿育王时,分派之说却是「四众」而非二部。《异部宗轮论》及《部执异议》(此二论为同本异译),均说僧众破为四众。 西藏传的调...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1251530.html
  • 《俱舍论》概述

    摄一切法为七十五法,但此诸法并非个别的独立存在,而是存在於相互关连的关系之间,这就是因缘论(参阅木村泰贤《小乘佛教思想论》第二篇第六),因与缘结合,即成为果,通称为六因、四缘、五果。 世间法...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1351534.html
  • 敦煌禮懺文研究

    八、 小結 第六 上生禮 一、 前言 二、 校錄 三、 各本的結構對照 四、 《上生禮》的儀節 五、 《上生禮》的梵咒 六、 《上生禮》的時代 七、 《上生禮》... 三、 前賢研究成果綜述 四、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 五、 禮懺文與六時禮儀 六、 敦煌禮懺文的年代與發展背景 七、 敦煌禮懺文的製作第二 法身禮 一、 前言 二、 校錄 ...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2051891.html
  • 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

    宗过程评述 77-79   第六 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与冯契先生的智慧说 79-96   一、 宋明儒学与“转识成智” 79-80   二、 关于冯契先生的“智慧说” 80-82   三、 佛学对...   第二 唯识学“转识成智”传入的理论背景 20-36   一、 佛教“转识成智”理论的形成 20-22   二、 “转识成智”说的内容 22-23   三、 玄奘西游时国内佛教的理论背景 23-...

    徐东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05855955.html
  • 现代性视阈中的佛教本觉思想批判与论争

    觉直观 114-123   (四) 容受现代性与反思现代性 123-130   第六 本觉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其局限 130-150   (一) 本觉思想的“合法性”问题 131-134   (二) ...思想对印度佛学的传承 27-30   (三) 本觉思想与儒、道之关系 30-34   (四) 本觉思想的结构特点与思维特征 34-38   第二 二十世纪的佛教本觉思想批判与论争 38-58   (一...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2059948.html
  • 越南闽籍侨僧拙公和尚与十七、十八世纪中越佛教交流

    一节 佛教传入越南并初步发展(北属时期) 24-26   第二节 越南佛教的鼎盛发展(李陈时期) 26-34   第二 拙公和尚的生平及其在越南的弘法活动 34-49   第一节 拙公和尚的姓氏名号...” 42   七 关于拙公和尚圆寂的地点问题 42-43   八 关于拙公和尚的“肉身”问题 43-47   第三节 拙公和尚的嗣法弟子明行禅师的姓氏名号、籍贯及生平 47-49   第三 拙公和尚...

    谭志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0861016.html
  • 寺院密集的灵山-新竹市古奇峰附近的佛教寺院概述

    教育工作在新竹市东区的发展现况  第五 结论  第六 附录  一、参考书目一览表  二、网页资料之网址  三、年代表   ----------------------------------------...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及范围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二 文献探讨与访问经过  第一节 寺院群之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第二节 寺院密集化原因之访查  第三节 本区寺院群与大湖法云寺之关系  第三...

    陈满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12463587.html
  • 《迈向觉醒心理学:佛教、心理学和个人灵性转化之道》导读

    在第二“人格:道路或病理?”中,则指出我们不必将人格视为一种病理防卫的结构,而应视为心灵进化的凭借。而在第三“自我力量和无我境界”之中,作者则指出自我和无我不是必然对立的矛盾,因为自我力量是觉性的紧缩状态,无我境界则是觉性的松弛状态。书的第四“心性的游戏:空色不二”之中,指出心性有三种层次:1. 表层的概念心智,2. 中层的身心体悟,3. 深层的觉性。第五“禅修和潜意识”和第六“心理空间...

    李孟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30569709.html
  • 关于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所藏日本天平十二年一件写经文书的初步考察

    佛教文化史》上册第六)   可见,光明皇后命人抄写佛教一切经的目的是为了死去的父亲--前右大臣、死赠〞正一位太政大臣〞藤原不比等和母亲--死赠〞从一位〞县犬养橘三千代,祈祷菩提(觉悟)和冥福,并祝愿...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2670815.html
  • 王权,观音与妙香古国,十至十五世纪云南洱海地区的传说与历史

    第四节 祭司董氏世系  第六 佛国的僧侣贵族世家  第一节 南诏大理国的“在家僧制  第二节 十三世纪以后社会结构的讨论  第三节 僧侣贵族世家的转变  第四节 僧侣贵族世家的职业化  第七 僧侣...-----  【论文目次】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 洱海地区与南诏大理国  第一节 洱海地区的自然地理与人文活动  第二节 洱海地区社会群体的历史分析  第三节 政治与行政结构的变化  ...

    连瑞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1174513.html